勁道修練三部功法【編後語】
-
點擊數: 895
編後語
本功法名為勁道修練,實則為力道修練,是體肌力的形成概念,又叫「力道」,是一種精神力與體肌力的形成表現。它是通過神、意、氣、力的修練而成為一種內、外勁的修練功法,內勁練五臟六腑,外勁練皮肉筋骨。整體修練方法要精神與意念結合,氣要與呼吸結合,發力要與形體動作相結合,這叫做四合一的統合修練。練勁時,精神要統一專注,才能練出精神力。神氣融合在丹田又叫心氣合一,是謂內修,又叫養氣,功法修練要以養為本,練為輔,養練兼備,養不能低於練,練不能高於養,如果只注重外形的功力會發生臨老無本,因為外形的功力是從內氣能量產生,要以養氣為基礎,養氣不足,勁力的產生就會成為乏源之水,練不出上乘功夫。
人貴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呼吸練氣與養氣。所以說「養身也貴在氧氣」,養氣可以滋養精神,強壯精神,增強中氣能量,然後以神馭氣,以氣運身,以身形練皮肉筋骨,這叫做內外兼修,可以創造生機,強壯體魄,身心健康,袪病延年。
本功法修練有以下幾點特性作用 :
- 鬆緊作用-
每一招式的動作都要配合虛實鬆緊,一緊全身緊、一鬆全身鬆,不斷的交錯激盪操練,才能練出筋骨肌肉的爆發力,筋骨發出為勁,肌肉發出為力,古曰「筋骨勁」。練功時,要鬆緊均勻,氣調而順,不可急躁。因為內勁的產生是以鬆為原則,緊才是力之出,是力的表現,鬆是氣入,是補氣儲能,緊是力之出是耗能,唯鬆之極才能達到緊之至。所以練勁時不可太僵硬,太過用力,這樣會耗盡體能對練功沒有好處,宜取中道,鬆中有緊、緊中有鬆,剛柔相濟,相濡相沫,這才是正確的勁道修練方法。 - 伸筋拔骨作用-
骨是人體之架,筋是骨之束,筋縮骨節黏,筋拔骨節開,所以要經常伸筋拔骨,拉伸骨縫,拉拔大筋,拉長四肢,拉伸量越大,骨縫間隙越大,可以減少骨骼關節韌帶磨損,又可使身體更加健壯挺拔,血液循環更好,骨頭堅硬,骨質強壯,大筋柔韌,肌肉有力、有彈性,有支撐力,有耐受力,避免肌肉沾黏萎縮及肌力退化。
古拳諺云: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三分。
古中醫云:筋縱百骸開,筋束能束骨利關節。 - 掌指抓握力作用-
腕掌內外翻轉要靈活,再加上爪抓握力可以練出腕掌指有力的擰拽勁。爪抓指是一種空勁修練,古拳曰:「五爪功」,可以練出五爪如鋼鈎的銳利,又叫爪勁。
手掌指握固為握勁,可以練出臂肌結實發勁有力 - 大腿收緊作用-
大腿收緊時腳掌指要有抓地力,才能練出強健的腿肌力與健康的行動力,及良好的下肢血液循環,和神經反應能力使腳步輕盈。 - 擴胸拔背作用-
擴胸可以增加肺活量,及增強心肺功能使呼吸順暢,拔背可以讓脊椎挺直,預防彎腰駝背及椎骨壓迫神經。 - 腹部內貼縮提作用-
腹部內貼縮提不但可以預防器官下垂,而且可以自助按摩內臟,促進血液循環、增進代謝,使生理機能健康。對健胸、細腰、翹臀的健康美妙身材塑造有幫助。 - 內勁導氣作用-
透過精神專注產生意識動能「想與念」,可迅速激發大腦意念張力,瞬間引起神經訊息傳遞,產生知覺、感覺、觸覺及動作反應;此即所謂「意到氣到」,因此我們會感覺熱、漲、麻、癢的反應,尤其在手掌指特別明顯。配合有規律的「呼與吸」的節律動作和橫膈膜的伸縮,在腹腔裡發生壓縮與振動,產生波動,橫膈膜因不斷的伸展、壓縮,氣體就產生熱感、熱能,也就是氣感,會從身體散發出一股彌漫的氣層、氣光、氣場,保護身體,增強抵抗力。古法修練「意到氣到」,「以意導氣」,即是以上之涵意。
再者,腹部內貼縮提下放伸縮修練,重要的是提升精氣補腦養神,預防腦殘,也是通中脈的快捷方法。腹部內貼縮提時呼氣,內氣能量從下丹田海底輪升起,經臍輪、心輪、喉輪、眉間輪、至梵頂百會。吸氣時橫膈膜下放,內氣能量又從梵頂百會垂直下降到下丹田海底輪。密法修練稱下丹田為「根達尼」,為生命之蛇。修練者若能找到這個地方,從此下手奠基修練,就能找到上乘功法源頭,依法內修外練,不但創造健康,更能提升心靈的力量。
本功法從呼吸練氣、養氣,鬆緊動作,伸筋拔骨,掌指抓握,大腿收緊,擴胸拔背,腹部內貼縮提,內勁導氣等,整套的修練招招相套、環環相扣,氣力綿延不輟,整套勁道練完後會感覺五臟六腑氣血充盈,氣血灌注四肢末梢,渾身有勁,精神充沛愉悅。上述各節請修練者多加體會其中內涵與奧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