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9 中國少林武術氣功中台美日港交流訪問紀要 - 陳瓔汝
-
上層分類: 文章禮讚
-
在 文章發表
-
點擊數: 601
中國少林武術氣功中台美日港交流訪問紀要
陳瓔汝
一、前言
民國100年10月28日,本會會員126人在會長李承忠博士的率領下,受邀參加【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訓基地】舉行的【中國少林武術氣功 中、台、美、日、港交流大會】。這是本會繼2009年參加在韓國首爾舉行的世界盃國際武術錦標大賽,贏得團體表演賽『總冠軍』及2010年參加日本少林寺氣功協會主辦的世界氣功論壇大會榮獲團體金賞獎後,又再一次組成浩大隊伍,以健康、快樂、和諧、善行的團結團隊形象,成功展現於國際武術舞台。
歷時8天的交流訪問行程,以少林武術氣功文化交流為重點。對一個習練氣功武術者而言,造訪少林寺自然是殊勝,而此行徜徉於華夏文化發源地及搖籃的洛陽、開封、鄭州一帶,則更在豐富的歷史、文化、地理與藝術學習中,讓與會者全程歡喜連連、收穫滿囊!
二、行程紀要
(一)少林寺參訪與交流訪問
1.「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揭開訪問行程的序幕: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型山地實景演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的中岳嵩山,由譚盾、梅帥元、釋永信、易中天、黃豆豆五位大師連袂打造的巨作。
抵達鄭州的第一天晚上,由於日夜溫差大,露天開闊的表演場又位於嵩山峽谷中,大夥遂聽從導遊建議,裹上厚厚的雪衣毛帽,滿懷期待地進入表演場。一開始,燈光、磬聲、音樂、若隱若現的山體,即把現場的人們帶進了一個幽美的詩畫境界。這個音樂大典由《水樂》、《木樂》、《風樂》、《光樂》和《石樂》五個部分形成。整個音樂大典由水聲、風聲、林濤、蟲鳴等自然界的聲響組合在一起,表達了禪樂與大自然的和諧神韻。演出中,流動的水、春的喧鬧、牧羊女的出現,表現僧與俗的糾纏、喧鬧與靜謐的禪意,加上旗動、風動、心動的澄心瀝練…,心、物、身、意,似在有形、無形中游動穿梭,表述著少林武僧成長淬鍊的歷程。禪宗標榜不著文字,直指心性,講求頓悟。創作者用音樂詮釋禪宗的『悟』,用燈光變化表達『幻』『動』,吾等雖不見得完全體會其深意,但在行程之首夜,大夥在清冷空氣中,面對著空靈變幻之音樂、燈光、舞蹈、武術交融組合,也算是一番禪修洗禮吧!
2.少林寺參訪:
第二天上午先參訪少林寺、欣賞少林武術表演。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嵩山五乳峰下。這裡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中國漢傳佛教禪宗祖庭,因少林功夫而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名揚天下。
在悠長的歷史中,少林寺可謂歷盡滄桑,它隨著厲代統治者對佛教的抑揚而迭遭變故,有過香火繚繞、鐘鼓齊鳴的鼎盛時代,又屢糟兵燹風雨的劫難。現在寺內許多建築多是明清兩代所建。
「少林寺景區」在2007年被授予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少林寺原來規模相當宏大,計有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塔林、甘露臺、祠堂以及南園等處。此行參訪的少林寺常住院和塔林,在2010年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少林寺整體並不如想像中宏偉,但在歷史、人文的背景下,仍有不可磨滅的聖地之勢。對於一個習練氣功的人而言,能終於踏上這嚮往期待多年的聖地,心中除了對先賢、高僧的一份虔敬,心底更是無限感恩和幸福。至於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首推「立雪亭」,此相傳為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處。傳說慧可要拜達摩為師,達摩閉門面壁,置之不理。慧可就在門外等候。時值數九寒天.鵝毛大雪鋪天蓋地,雪深過膝,慧可立侍雪中不動。因達摩說「除非天降紅雪」,於是慧可用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下,以自己的鮮血「紅雪」,獻於達摩,表示求道至誠,達摩這才把棉衣袈裟和吃飯的缽盂傳授給他,「衣缽真傳」。這段「雪中斷臂求法」的故事,僅管有後世質疑其真實性,然,慧可求法的誠心令人動容,其求道意志之堅毅不拔更震撼人心,足為吾等戮力學習之榜樣。
過了立雪亭為毗盧閣,又稱千佛殿。殿東、西、北牆上有大型彩色壁畫,雖然已經有些斑駁,據稱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殿內磚砌的地面上有四十八個成排成列深二十釐米的陷坑,傳說是少林寺武僧操演基本功時留下的腳窩。少林拳術很重腿功,其基本功是四平馬步樁,氣沉丹田,十趾抓地,以練腿部的力量,達到行拳走勢時「穩如泰山」。地上這些深陷的腳窩,充分表現了少林武術講究實戰和苦練的特色。對於後學者,此也正是「一步一腳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明證與啟示。
3.「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中國少林武術氣功中台美日港交流大會』:
15:00~15:30 到學校拜會、交流、團體合影
15:30~16:00 儀式開始、首長講話
16:00~17:30 武術氣功表演、演講
17:30~18:00 致贈交流禮物
18:00~ 禮成
18:40~ 晚宴、晚會聯誼
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是少林寺承擔對外教學、表演、訪問和弘揚少林禪武文化,培養少林後繼人才的大型培訓基地,小自幼兒園,大至大專,包含了各個學程,也收外籍學生。雖然學費不貲,且半天文化課,半天習練武術,可想見其學習之辛苦,但總學生人數逾2萬,可見學校經營良好,頗受肯定。
我們的參訪活動,先依安排在「少林功夫國際交流中心」大樓前全體大合照以及參觀國際交流中心。
隨後,浩大隊伍由江會長、李博士、少林武僧總教頭釋延魯領隊,轉進少林寺武僧團培訓基地,基地大門兩旁延伸著少林學生的歡迎隊伍,整齊響亮的掌聲已經讓大夥腳步跟著輕快起來,沒想到,進門後轉個彎進入操場區,猛然發現培訓基地擺出的歡迎陣仗非常龐大!整個操場滿滿的少林學生,形成一整片歡迎人海,走在人海、雷動般歡迎掌聲中,讓大夥倍感驚喜、榮寵,彷彿走在星光大道紅毯上!竟然,他們出動了一萬多人!此歡迎場面之盛大以及後續交流活動中表演節目之精采,連當地資深導遊都第一次見識到,直呼過癮、難得、前所未見!
交流大會由少林武僧總教頭釋延魯親自接待主持,出席交流的,世界武術聯盟江會長專程自美國赴會,來自日本的代表由 秦西平會長領隊,香港有郭麗芳主席等代表,最大的隊伍則是李博士所率領的我們的126人隊伍。
總教頭釋延魯首先致詞歡迎來自美、台、日、港的貴賓朋友,接著是江會長致詞,他在講話中,特別對中華生物能醫學氣功在李博士領導下,推動促進民眾健康有成,予以特別的肯定。李博士接下來致詞,除了表達感謝,也簡要闡述此行的重大意義。
會程中的學術文化交流,日本秦西平會長以「氣功催眠應用於拔牙」做簡要專題講演,獲得許多掌聲;而本會李博士的講演,雖也受限於簡短時間,以呼吸運動為講述重點,但博士以深入淺出的醫學概念,清晰而條理地說明所創編生物能醫學氣功的原理、功效,當時已贏得在場「內行人」一致好評!接下來的武術表演觀摩,我們的17分鐘濃縮表演,由於有李博士的講演說明做支撐,顯然更具體呈現博士所創編的17法果然是練養雙修、『簡單易學、效果好』!對於在場人士的讚聲連連,大夥自然是與有榮焉。
我們人多、服裝整齊且井然有序,自然成為會場主角、焦點。當他們看到生物能醫學氣功高雄區教練還可以結合氣功與舞蹈,表演恰恰氣功舞時,嚴肅的會場頓時熱鬧輕鬆起來,他們的表演當然也獲得滿堂喝采。
這場觀摩交流,雖然時間有限,但簡明精采,已讓大家覺得深深收穫。少林學生的精采表演,更遠遠超過上午在少林寺武術表演場的表演,讓大家,包含導遊、地陪,對少林武術「開了眼界」、驚呼連連。他們的系列演出,除了頗具代表的拳術、棍、刀,還有令人讚嘆的童子功、鐵頭功、鐵布衫、軟骨功…,在在顯現少林學子的練功紮實、長時間與專門鍛鍊,令人驚嘆不已!
武術氣功交流大會在溫馨的互贈紀念品儀式後禮成。晚上,與會的各國朋友進一步聯誼餐敘,除了互敬平安酒、互相祝福,來自嘉義的師兄姐以來自阿里山的特殊身分,代表我們台灣,在會中熱烈舞出招牌的「高山青」,讓晚宴high了起來,尤其莊執行長在大家的期待、鼓勵下,上台高歌「情人的黃襯衫」,與會朋友隨著輕快歌聲紛紛自動上場大跳扭扭舞,現場氣氛更high到最高點,讓外籍朋友對我們團隊的快樂、和諧、活潑、熱情、多藝,印象深刻!晚宴在「期待再相會」歌聲祝福中,畫下圓滿句點,帶給大家充實、溫馨的美好一天。
(二)風景名勝古蹟旅遊分享
1.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因山脈高峻,山間常年雲霧繚繞,故名雲台山。
雲台山屬太行山系。雲台山是一個集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達190平方公里。雲台山景區又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1987年,雲台山被列為河南省級風景名勝區之首。境內有各具特色的八個景區:包括三秀峰等36峰、24泉、10大洞天和5個飛瀑。老潭溝瀑布,上接藍天,下連石坪,落差310多米,十分壯觀。紅石峽又名溫盤峪則被譽為「盆景峽谷」。人文景觀有漢獻帝陵墓及避暑台,「竹林七賢」隱居著述地一百家巖及其遺址嵇康淬劍池、劉令醒酒台以及孫登長嘯台等。
我們以兩天時間陸續參訪的是雲台山的3個重點區:茱萸峰、紅石峽、小寨溝。
(1) 茱萸峰:
海拔1308米,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著名詩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寫於雲台山。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多數人讀過王維此詩,登茱萸峰遂頗有「與古人同遊」的特殊感受。
進景區管制站後,須換乘景區專車。初入山區,山有些貧瘠,但補種了許多小樹,應可期待多年後山容轉綠變美;看著窗外的造林,心想大陸果然漸漸進步了,文革期間的只知破壞不懂護產,令人有「百年樹木」「一夕毀壞」之慨,如今,大陸各地區都可看到綠化的努力,其不僅地區之利,應是全人類之福;過了水庫區,一路環山上坡,有了水氣的山,竟變得靈活了起來,連綿不斷地,峭壁高聳的山峰如國畫一般,盡入眼底,美不勝收,讓人發現:原來古人以「勾」、「皴」、「擦」、「染」、「點」所畫出來的山水,竟是寫實而非憑空想像的!
專車的終點,距離山巔還有一段含一千多級階梯的山路,當地導遊見我們團員年齡偏高,估計我們約有半數人可以全程登頂,結果,他們說『低估各位了』!我們平時練習17式氣功,助人兼自我保健,此次在海外自我檢視,結果是令人欣慰的:大家的體能、腳力、耐力與肢體協調等,果然優於一般人!
(2) 紅石峽:
紅石峽全長約1500米,是雲台山景區峽谷的主要代表。紅色的岩石係因含有鐵質,氧化形成天然特殊山景。下車前,導遊特別介紹「全程可以聽到水聲」,但,僅止於「聽到」卻無法意會。等到直落68公尺的陡坡後,才恍然此區為何被稱「外曠內幽,奇景深藏」。這裡兩岸峭壁山石秀麗,彷彿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一個巨大盆景,其規模不如名山大川,有似濃縮版,故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峽內水量豐沛,到處落差,故沿途走來,水聲隆隆,終於懂得「全程可以聽到水聲」。也因此,走在這樣的秀麗景區中,有一分難得的洗滌感受,清涼、舒暢,難怪其稱『集秀、幽、雄、險於一身,泉、瀑、溪、潭於一谷』。
(3) 小寨溝
又名潭瀑峽,全長約2000米,它的主要特點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景區內各種飛瀑走泉相互映襯,形色各異,有水簾洞、試劍石、Y字瀑、洗硯池、不老泉、蝴蝶石…等多處景觀。漫步在這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感受大自然的清涼,讓人忍不住要多做深呼吸。一直走到溝底,直聳的山勢引人不禁抬頭四望,但見絕壁環抱,幾乎垂直的高聳山壁到此圍繞約270度,大自然之絕美、雄偉,直令人讚嘆不已!而此處的一潭靜謐的清澈水域,蝴蝶石靜靜躺在水邊,吸引遊客輪流取景拍照。望著如此清新美景,想那美麗的蝴蝶仙子莫非眷戀美景,不忍離去,於是,乾脆化為石片,停佇在此!
小寨溝出入口旁,設有一小博物館,館內播放雲台山景區簡介,影片以春夏秋冬時序為經,配合著介紹景區內各個景點風光特色,可惜片子過長,10分鐘下來,才從春天到夏季,只介紹了3個景點,只好放棄觀賞,其他,留待想像或他日有緣再會了。
2.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河,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據《後漢書》記載,東漢明帝曾夜夢金人,身高六丈,頂佩白光,自西方飛來。漢明帝遂「感夢求法」,令蔡愔等十餘人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他們在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來自天竺的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得佛經佛像,於是相偕同行,以白馬馱經,並於永平十年(67年)來到當時的京城洛陽。為了給兩位高僧一個居住和譯經的地方,漢明帝赦命在城西的雍門外按天竺式樣建造了一組建築,以僧人們暫住的「鴻臚寺」,為了紀念白馬馱經之功,便將這組建築命名為「白馬寺」。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寺院坐北朝南,為中軸對稱格局,布局規整,主次分明。寺內主要建築都分布在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台,兩側還有鐘鼓樓、門堂、雲水堂、客堂、齋堂、祖堂、禪堂、方丈院等附屬建築。
大佛殿是寺院的主殿,乃明代建築。殿的中央供奉有釋迦牟尼、阿難、迦葉二弟子、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殿後有觀世音菩薩像。殿東南角懸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鑄造的大鐘一口,重2500公斤,上刻銘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以前洛陽城內也有一口大鐘,兩鍾會產生共鳴,民間有「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俗語,洛陽八景之一的「馬寺鐘聲」就是此處。
近年,國外有人出資在白馬寺興建了一些具有外國風格的佛殿,包括1992年修建的「泰國風格佛殿」和2010年竣工的「印度風格佛殿」。除此之外,斯里蘭卡、尼泊爾、日本、韓國、緬甸等國家風格的佛殿也將陸續在白馬寺修建。
白馬寺現存佛像百餘尊,多為元明清代所造。其中大雄殿內的元代三世佛、十八羅漢和二天將像,堪稱「鎮寺之寶」。它們的珍貴,在於其使用夾紵乾漆工藝製作,具有體輕質堅,經久不壞的特點。這種工藝發源於戰國,鼎盛於隋唐,宋代以後逐漸失傳,留存到現在的作品極其罕見,因此白馬寺的這些造像有著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3.黃河遊覽區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西北30公裏處,黃河一路從青康藏高原奔流而來,在這裹沖出最後一個峽口進入平原。
我們在專用碼頭乘坐特殊的水陸兩棲氣墊船遊黃河,頭一次坐氣墊船,雖然規模不大,整個行程簡短而單調,遠不如預期,但仍感覺新鮮。或許因為這是「中華民族母親河」,也或許因為人性善良,在中途停留的沙洲上,儘管風景平淡、馬匹僅是馴化的道具,還是有許多人捧場「騎馬」,讓當地居民賺點生活費。
上岸後,大夥參訪 “炎黃二帝”塑像景區。壯觀遼闊的景區坐落著炎黃二帝的大型塑像。塑像依山而建,高106米,分別用紅色和黃色花崗岩建造,正前方一路延伸分布9個大鼎以及祭祀壇,整體呈現地大物大的壯闊;景區還有一『百家姓館』供人尋找自己姓氏源流及祭拜;大門口販賣區,依各家姓氏製成專屬扇子,提供選購。
黃河遊覽區是70年代才在黃河之濱的荒山上開始建設的遊覽區,20多年前,這裏原本還只是一個風沙飛揚滾滾的黃色世界,直到西元1970年,?了解決城市供水和農田灌溉的困難,鄭州市決定在這裏興建一座堤水站,後來隔年再改建成為這處洋溢黃河文化特色的旅遊勝地。經過近20多年的建設, 6000多畝的荒山上栽活了200多個樹種,60餘萬棵樹木,實現了大面積的綠化和美化。
在這裡,讓人又看到大陸地區近幾年致力於「荒地變黃金」的努力。這樣的感覺,到了後續參訪的『清明上河園』,則又一次讓人強烈感受:只要動動腦,處處可以有經濟。當我們也常面臨需打破傳統思考、另覓「藍海」出路時,此次「行萬里路」到此,自應有另一番體會與學習才是。
4. 清明上河園:
清明上河園是中國著名古都開封的一座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占地600畝,座落在開封城風光秀麗的龍亭湖西岸。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始建於1992年7月,1998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古代一幅彌足珍貴的社會風俗生活長卷,畫中所反映的,是中國北宋時期作為古都開封的社會生活、市井風情和城建格局。雖然他所反映的只是當時開封的一部分,但由此也不難推想其餘。有趣的是,一千多年前,張擇端把它從現實搬進了畫卷;一千年後,開封人又把它從畫卷搬進了現實。徜徉其間,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
5.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前身是河南省博物館,是位於鄭州市的國家級大型綜合博物館。目前館藏文物多來自於二十世紀初,淅川、洛陽、三門峽、輝縣、新鄭、安陽等地的考古發掘,數量達13萬多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餘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據稱,中國之博物館,以藏品而言,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可屬第二。
一、二樓的陳設,有美麗的館內專人導覽:文明曙光——原始社會時期、三代 輝煌——夏商周時期、兼容並蓄——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盛世榮華——隋唐時期、餘光明媚——宋金元時期。對於這些「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黑陶、青銅器…,其實在台北故宮也看到許多珍品,但,踏在出土這些古物的土地上,這些東西竟讓人覺得更貼近、更具真實感;望著一千、二千甚至三千年前古人的精巧手藝與智慧,有些佩服與榮耀,但也有些慚愧,前人已經如此發達,顯然我們的努力還須加把勁呢!
在自由參觀三樓的專題陳列:「中原百年風雲」、「河南古代石刻藝術」、「楚國青銅藝術」、「河南古代玉器」和「明清工藝珍品」後,中共河南省台灣工作辦公室的宋主任帶著幹部趕來向李博士致意,相談甚歡下,博士又帶領我們生物能醫學氣功做了一次成功的海外外交。
6.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的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主要開鑿於北魏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2000年11月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奉先寺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正中的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更為生動。
7.包公祠
包公祠位於開封城西南的包公湖畔,是為紀念中國歷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包拯是安徽人,但在北宋時期曾任開封府尹,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執法如山,其功德為後人世代傳頌,開封人對他甚為感念,故在開封也建包公祠。
包公祠於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點。占地l公頃多,是壹組典型的仿宋古建築,氣勢宏偉、風格典雅,分為主展區、景區、綜合服務區等。它氣勢宏偉、風格凝重典雅。祠內主要建築與景觀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廂廊 大殿、東西展殿、假山瀑布、石雕百龍亭與噴泉、小橋流水、磷峋奇石。其中大殿內高3米多、重達2,5噸的包公銅像,蟒袍冠帶,正襟端坐,壹手扶持,壹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凜然不可予奪的浩然正氣,是集歷史、思想、藝術於一體的包公寫照。像兩旁陳列著反映包公真實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歷史文物與典籍。
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誌詩、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家訓、包公書法手跡、墓誌銘等。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訓寫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充分反映包公嫉惡如仇、清廉傳家的高貴品質。
【開封府題名記】碑上刻有北宋開國以來148年中183任開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碑上包公名已被磨損,只剩壹條深深的凹痕,這是人們觀賞碑刻時總在其名下指指點點,天長日久磨出來的,它正是歷代人民愛戴包公的見證。
8.龍亭公園
龍亭是古城開封的一個著名遊覽點,也是開封文物古跡的一個代表。它不是亭,而是建築在一座高達13米的巨大青磚臺基之上的殿堂。目前,以它為中心已經形成了開封最大的風景區,有開封攬勝必遊龍亭之說。
占地面積1300多畝,其中水域面積710畝。全園包括午門、玉帶橋、朝門、照壁、朝房、龍亭、北宋皇宮宸拱門遺址、碑亭、北門及東門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體,還有潘楊二湖、春園、盆景園、號稱中原一絕的植物造型園及長廊水榭等園林景觀。
在龍亭前面有一條直通南門的大道,它將亭前的湖水一分之二,東名潘家湖,西名楊家湖,分別為北宋名臣楊繼業和奸臣潘仁美昔日的府址。雖然兩湖東西相鄰,但楊湖清澈見底,潘湖卻渾濁不堪。民間相傳楊繼業光明磊落,但為潘仁美陷害,辭官返家;隔天,兩邊湖水出現截然不同的清濁,對此,百姓咸認「上天有眼」,人心大快!
事實上,西湖水源單純,所以可以維持水清乾淨;而東湖承接住宅街區流來的廢水,自然變得混濁不潔;「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人心也好、湖水也罷,水的源頭會影響水質之清濁,原不足為奇。但藉著這樣的民間故事流傳,「善惡終有報」若能撫慰良善老百姓的心,這樣的故事是很可愛的。
開封的市花是菊花,種類特別眾多,有「菊城」的美稱。10-11月份的開封菊花會是每年重要的活動之一,期間的開封城各景點處處見到美麗的菊花盛開。我們來的正是時候,碰上了菊花會,而龍亭是菊花會的主會場,展示許多得獎菊花,千姿百態。我們在台灣也有令人驚艷的樹石展,但,此地的菊花盆栽為個人首見,花色、種類、形狀之多,令人讚嘆不已。
三、後記
這是一趟兼有知性、感性的豐碩武術、歷史、文化、地理與藝術之旅。
126人的龐大隊伍,連搭飛機都須分成兩組,嘉義以南從高雄轉機、其餘自桃園直飛鄭州。然而由於博士、師娘帶領莊執行長、黃會長等幹部於事前縝密規劃,整體行程能在充實、圓滿的快樂氣氛中順利運作。
一路上,來自各縣市的師兄姐,不分區域,只要見到穿著藍衣白褲,就知道是自己人,就會自動相互照顧扶持,不但拉近了人的距離,也增進了團隊向心。如同博士在最後一天的結語「我們發揮高度的團隊精神與活力,我們的師兄姐們有禮貌又親切,到處受稱讚」,連導遊們都直誇:很少遇到如此優質的團隊!大家在豐富學習之餘,這一群生物能醫學氣功健康、快樂、和諧、善行的優秀團隊,也在海峽對岸完成一趟漂亮的國民外交。